2024年11月22日至24日,首届数字体育大会在河南体育学院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聚焦数字体育,促进学科建设”为主题,由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与河南体育学院携手主办,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数字体育工作委员会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以及媒体代表共襄盛举。
(集体合影)
11月23日上午,大会在河南体育学院正式拉开帷幕。会议伊始,与会代表陆续入场,现场气氛热烈。9时整,会议由河南体育学院校领导张学领主持,介绍出席的领导嘉宾。
(张学领教授)
随后,河南体育学院领导张大超教授致欢迎辞,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介绍了河南体育学院的发展历史,自1958年成立,历经发展,几易其名,于2024年经教育部批准恢复设立河南体育学院,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省唯一的体育高等院校。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2021年初,有效整合校内智慧体育资源,设置成立信息管理中心(体育大数据中心)专门机构,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智慧校园、网络安全、智慧教学管理等工作,成功获批河南省新型智慧体育设施技术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平台,为“人工智能+体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下一步,我们还将计划申报设置智能体育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等数字体育相关专业,并计划筹建体育信息与工程学院,系统性开展数字体育与学科建设工作。
(张大超教授)
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晶在致辞中强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产业协会核心工作。数字体育工作委员会为这次会议倾注了大量心血,力求打造数字体育“产学研”运营模式,推动新技术在体育教学、体育科研中的运用。希望各位嘉宾能够充分利用这次大会的机会,深入交流、互学互鉴、共谋发展,为推动数字体育的繁荣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孙晶秘书长)
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数字体育工作委员会会长、北京体育大学原校长池建,在讲话中强调了数字体育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数字体育如果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搭建一个平台不容易,把一个平台做好、得到大家的认可且做持久更不容易。希望这个“首届”是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有更值得期待的更多届,把这个事业持久做下去。
(池建教授)
主旨报告分三个部分,主题分别是数字安全、政策解读和校园实践相关。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总队原副司令员李宝林将军结合奥运经验,阐述了国家安全观在数字体育中的重要性。互联网的开放性,让安全更具挑战,其中涉及数据安全、个人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
(李宝林少将)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声像和书刊资源部部长张立以“数字体育发展历程和政策导向”为题,详细介绍了我国数字体育的发展历程及政策导向,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政策解读。她首先界定了数字体育的基本含义,阐述了数字体育及相关概念体系。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划分了数字体育的多个发展阶段,回顾了各阶段的产生背景、使命任务及其重要标志等发展历程,最后分析了目前建设数字体育的政策导向,梳理了数字体育助力体育强国建设和发展体育领域新质生产力的价值作用。
(张立研究员)
北京大学智慧场馆中心主任吴定锋以“数字体育赋能校园实践及新质生产力前瞻”为主题,详细介绍了北京大学体育工作的 “十个一工程” 战略布局,涵盖校园环境、体育课程、校园体育、训练竞赛、体质测评等方面。对数字技术在学校教学模式、体育设施、评价体系、教学资源、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发展趋势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吴定锋博士)
11月23日下午,分论坛“数字体育与数字出版”如期举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原副司长张泽青就初创学术集刊的建设提出了宝贵建议。随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原编辑李勇勤以“对《数字体育研究》的设想与希望”为题,以期刊编辑视角进行了阐述,表达了对数字体育学术期刊的期待。中国知网数字出版中心总经理谢磊通过数据透析了体育科研的趋势,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张泽青研究员)
(李勇勤研究员)
(谢磊总经理)
随后,来自不同高校的八位院长,共同发布了数字体育平台。该平台是数字体育工作委员会为数字体育打造编纂协同一体化平台,开发共享、共建共赢,与广大体育教研工作者一起,在使用中完善。首在体育(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丽荣作为运营方,介绍了平台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数字体育平台发布)
(何丽荣董事长)
数字体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赵军,以“数字体育工作委员会定位及运营模式”为题,将数字体育应用场景分了四类:赛事服务、大众健身、信息化和学科建设。强调了“数工委”定位是数字体育与学科建设:体育教学改革(智慧化)、体育科研(项目、课题、论文)、AR/VR一流课程、互联网大赛、大小挑比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型教研团队建设、复合型人才培养国家科研创新基地。以五种方式落地,概括为“五一工程”:数字体育平台、数字体育研究集刊、数字体育项目、数字体育大会和数字媒体赋能。这次大会,是整个运营模式的路演,号召大家一起“做实干家、别做社会活动家”。
(赵军秘书长)
11月24日上午,分论坛“数字体育与产学协同”继续展开,由河南体育学院新闻与管理系主任邓峰教授主持。在数字体育人才方面,马勇教授分享了“数字体育本科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思考”,阐述了申请增设数字体育专业的理由,从学科基础、师资力量、产学研平台和实验室等方面说明了武汉体育学院支撑数字体育专业发展的基础,介绍了武汉体育学院数字体育专业发展规划,阐述了数字体育专业与现有专业的区分度、系统介绍了数字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广州体育学院休闲与数字体育学院副教授魏冉则分享了数字体育课程培养目标、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为数字体育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参考。
(马勇教授)
(魏冉博士)
产学协同育人方面:天津师范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秘书长宋会涛介绍了“大学生全智能体测的产学实践”,展示了数字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成果。中国国际经济合作促进会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委员会会长刘国宁就“政府及社会资本协同创新中的体育表达”进行了阐述,华奥星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马连国分享了“赋能体育产业的媒体选择”,为数字体育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宋会涛主任)
(刘国宁主任)
(马连国经理)
报告结束后,部分专家和学生,共同发布了今年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包括教改项目10个、培训项目20个、基地项目3个。这是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政策调整后,“数工委”进行的一次模式创新:遴选优秀企业,以产学协同育人形式支持数字体育科研;“数工委”作为项目的管理者,对“产学”两边负责,即企业必须确实把资金给到高校,高校也必须按协议议定任务执行。
河南体育学院祝良博士,主持了“现在与未来”的对话,和内蒙古师范大学李凤新院长、南京师范大学吉灿忠副院长、广州第二师范学院龙秋生教授一起,谈到了数字体育的现在,也对未来展开了想象。在热烈的掌声中,首届数字体育落下了帷幕。
(由左至右:祁暄、吴定锋、吉灿忠、马勇、龙秋生、祝良)
(作者:赵军)
审核:张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