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小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体育消费在未来五年将呈现出哪些特点?中国的体育消费是否能保持高速增长?5月21日,在第十二届中国体育产业交流大会上,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裕雄以《突破体育消费增长的边界》为题发表主题演讲,系统阐释了中国体育消费未来增长的底层逻辑与实践路径。
王裕雄基于多年实证研究指出,中国体育消费增长需从人群结构、供给创新、消费升级三个维度突破传统边界,构建“广化—深化”的立体增长模型。
从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居民可支配收入有望与国民经济增速保持一致。然而,收入增长是否必然带动体育消费快速增长?王裕雄将居民体育消费决策行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决定是否成为体育消费者;第二阶段是确定体育消费的金额。“我们分析发现,经济条件、收入水平、房产情况以及收入来源等因素对居民是否选择体育消费并无影响,但当居民已决定进行体育消费,这些经济因素则显著影响其消费金额。”王裕雄说。
基于这个结果,王裕雄认为中国体育消费增长可分为“广化”和“深化”两个过程,“广化”即让更多人成为体育消费者,“深化”指让体育消费者增加消费金额。在此背景下,要实现“广化”,仅靠收入增长远远不够,必须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和推广运动项目。
释放低水平体育消费人群的需求同样重要。当前,中国存在大量体育消费水平较低的人群,而制约这部分人群消费需求释放的关键在于供给侧。王裕雄以健身消费为例,消费者预算有限时,传统健身房因难以形成盈利的商业模式,往往无法满足其需求,进而导致消费无法发生,产业发展受限。在此情况下,推动供给侧和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关键。中国企业家已通过创新,满足了低预算健身消费者的需求,如互联网健身、基于互联网社区的连锁健身房等新兴业态,以低价格提供服务,有效填补了市场空白。“从全球视角看,中国体育产业通过创新,将商业模式向资产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未来在满足低水平体育消费需求方面潜力巨大。”王裕雄说。
对于高水平体育消费人群,其消费需求升级趋势明显,未来体育消费升级将体现在对体育用品品质和服务体验要求的提升,以及运动项目向更具挑战性方向转变等方面,因此体育服务消费转型升级至关重要,这要求体育用品行业和服务端加快转型升级,以满足高水平体育消费人群的需求。
王裕雄认为未来五年中国体育消费具备持续高速增长的潜力。为实现这一目标,需从三方面发力:其一,持续强化全民健身与运动项目推广,可借助政策引导和数字经济、虚拟体育等新兴手段,推动运动项目普及;其二,不断推动供给侧创新,鼓励市场主体在商业模式和消费场景上创新,探索更多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可能性;其三,保持政策一致性并提升精准性,延续推动业态融合发展的政策方向,优化消费补贴等政策。(南昌5月21日电)
审核:张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