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丰佳佳
近日,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第30站“资源共享·供需对接”中体联公益服务平台体育产业资源对接服务大会(以下简称“服务大会”)在山东德州宁津县举行。作为中国·京津冀鲁(德州)第六届体育产业交流大会重点板块,服务大会由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场馆委员会、德州市体育局、宁津县人民政府承办。
德州是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之一,是中国商用健身器材重要的生产基地,具有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为全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示范性经验。同时,德州作为山东省唯一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城市,在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承接产业转移、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和推动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
服务大会聚焦健身器材产业升级和区域协同发展,以“展览+会议+商贸对接”结合的方式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以及山东省内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采购方代表在同期举行的对接活动中共同探讨,解析产业融合发展、体育设施建设改造、体育科技应用、体育赛事推广、体教融合、“体育+”等热门话题。
会议同期举办了宁津健身器材展览展示贸易对接活动,共有200余家企业参展,产品覆盖有氧、力量等400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吸引国内外1000余家专业采购商参会采购,实现了健身器材全产业链展示,有效促进供需对接。
宁津健身器材产业起步于2001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年产值超过百亿元,市场主体超过2500家,先后获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健身器材生产基地”“全国文教体育用品数智产业化试点”。“宁津造”健身器材覆盖商用、家用、户外等领域,占据国内商用健身器材70%的市场份额,远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据统计,2023年产业营收120亿元,同比增长43%;今年1至9月产业营收122亿元,同比增长35%。
“这些产品不仅在性能上有了很大提升,在设计上也更加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山东迈宝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新利认为,企业借助交流大会平台优势多角度展示了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他说:“展会期间,我们积极与采购商沟通和交流,了解对方需求后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戴思乐科技集团总监吴开拓表示,以服务大会为契机,接触到更多上游客户,并深入了解对方的需求,这对企业开展定制化的研发很有帮助,“差异化的竞争才能让产品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审核: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