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教学"填补专业教师缺口
“手腕发力要稳,传球后迅速跑位!”在珲春市第一小学的体育馆内,延边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支教志愿者范元祺正带领学生进行手球训练。手球队里过半的学生由篮球项目转项而来,这让篮球专项出身的范元祺有了很好的教学施展空间。“手球与篮球的基础技能相通,在课堂中可以教授学生许多新颖的体能训练方法和技战术,能很快适应并投入教学。”他在介绍支教工作时说道。

去年,该校斩获延边州中小学手球比赛小学女子组冠军。作为学校的专职体育教师,赵长虹坦言,支教志愿者的到来分担了很多细碎的教学训练任务,极大缓解本校体育师资不足的问题,同时又提升教学训练的多样化。
一堂排球课背后的双向奔赴
珲春市第二实验小学排球馆内击球声不断,多名小队员在志愿者张皓添指导下进行训练。体育支教志愿者张皓添的到来,缓解了学校排球项目50多名队员的教学压力。他在训练课程中融入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教学,深受学生喜爱。
张皓添与体育支教结缘始于新闻报道。“最初是从新闻中了解到西部及边疆地区师资匮乏的报道,看到当地学生脸上流露出的对知识的渴望,这深深打动了我,从而萌生了成为一名体育支教志愿者的信念。”在日常支教课程中,是学生的微笑和纯真,让他对今后的道路更加坚定且充满信心。
学校副校长兼任体育教师王海男介绍,拥有2900余人在校生的学校仅有11名专职体育教师,体育支教志愿者的加入缓解了师资不足的问题。青年志愿者们带来的创新能力和生动教学方式,也让学生们更好地融入到体育课程中。
学校操场上的武林秘籍
在安图县两江镇中心小学的操场上,体育支教志愿者尚天赐因地制宜克服专业教具不足的情况,结合自身学习经验和网上获取的知识,利用粉笔在跑道划出阶梯训练标识,用矿泉水瓶摆设障碍赛道。这位吉林体育学院武术专项的志愿者学以致用,将自身专业知识带入校园,开设武术课堂,他的期望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带领孩子们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
四年播种,青春力量扎根边疆
吉林省2025年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活动由省体育局青少处牵头,吉林体育学院具体组织实施,分筹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推进。全省遴选珲春、敦化、安图、梨树、辉南5个县(市),覆盖21所体育资源匮乏的中小学校,形成“省级统筹、高校联动、县域落实”的三级管理体系。
自2021年起,体育总局开展了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活动,每年组织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赴中西部等省区开展体育支教。4年来,共组织全国50余所高校3216名志愿者赴全国9省(区)112个县800余所中小学开展志愿服务,直接服务学生人数超117万。
(记者 李建男 摄影 王浩)
审核: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