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门球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成立于2016年,次年成立党支部。多年来,协会党支部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带动协会各项工作发展,探索"协会+公司"的发展模式,着力破解协会建设和门球运动发展难题,逐步打造“门球+旅游+文化+党建”的特色赛事,为黑龙江门球运动发展作出了贡献。
靶定会建方向 筑牢党支部战斗堡垒
构建融合工作模式。在任职上,严格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协会主席由协会党支部书记兼任。在工作上,协会重要事项,均召开党支部会议研究决定。协会与党支部共同研究,共抓落实、共享成果。
强化党支部自身建设。坚持每两周组织一次党日活动,或进行理论学习,或组织“三会一课〞。
坚持为群众办实事。一是减少程序、减免费用。在办赛过程中,对能减少的工作程序,能缩短的赛事安排,能合并的工作进程,能减免的费用都做“减法”,尽量减轻参赛队伍和队员的负担。二是积极捐赠物资器材。协会多次向新建门球场地捐赠物资器材,受到基层门球协会的欢迎和好评。三是帮助重建门球协会。由于各种原因,多地门球协会处于“停摆”状态。针对这一问题,协会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恢复重组方案计划,并跟踪问效,推动问题解决。如对哈尔滨市门球协会重新组建问题,协会多次协调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经过一年多不懈努力,最终帮助哈尔滨市门球协会实现重组运行。
心系门球事业 破解协会建设难题
协调解决场地问题。协会通过多种方式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加强门球场地建设的意见建议,得到了充分理解和重视。如哈尔滨市明确2022年在市区9个区,每个区建两片门球场。协会会同哈尔滨市门球协会参与场地选址、建设进度、建设质量和后续的使用与管理等工作。在协会的不懈努力下,黑龙江省门球场地增加136块。
探索新模式缓解经费难。为了解决经费紧张问题,协会与长期提供门球运动与赛会器材的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意向。公司为协会提供器材和服务,协会通过赛事等多种渠道帮助公司扩大市场。8年来,通过“协会+公司”模式,已为协会节省资金65%以上。
勇于开拓创新 推动门球运动发展
打造“党建+门球”模式。协会与16个基层门球协会党支部建立了“党建+门球”模式的“共联共建体”。先后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的“抗联杯”全国门球邀请赛、“团结杯”全国少数民族门球赛、“巾帼杯”门球赛,还有为庆祝重大节日而举办的“红色门球”等10余个“党建+门球”、“红色教育+门球”赛事,取得了党建工作与协会建设“双建双赢”的良好效果。
探索“赛事+文旅”模式。近年来,协会创办了“门球+党建〞、“门球+红色教育”、“门球+旅游”,以及“农村门球大联赛〞、“渔猎杯”门球赛等特色赛事。各地各类门球赛队和爱好者踊跃报名参赛,积累了新的办赛经验。
顺应需求改进竞赛模式。随着门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近年来,门球爱好者在运动中尝试并逐渐衍生出多种门球新玩法和办赛方式。在门球玩法上出现了三人、双人和单人门球赛和三色三队门球赛等。在办赛方式上,除了各级体育部门、老年体协和门球协会等组织办赛外,还出现了个人办赛、集体办赛、商赞办赛等。这些赛事,具有规模小、易操作、大众化、康乐性和普及性等特点,深受广大门球爱好者的欢迎。对此,协会在办赛组织上给予鼓励支持,在专业技术上帮助完善竞赛规程,确保赛事圆满成功。
(本文由黑龙江省门球协会供稿)
审核: